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0篇
  免费   518篇
  国内免费   729篇
林业   183篇
农学   561篇
基础科学   1053篇
  1509篇
综合类   5417篇
农作物   250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171篇
园艺   99篇
植物保护   280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522篇
  2012年   740篇
  2011年   834篇
  2010年   600篇
  2009年   515篇
  2008年   490篇
  2007年   604篇
  2006年   509篇
  2005年   471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51.
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动态管理体系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乡村战略的实施,社会对农业科研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和科研项目数量的日益增加,加大了科研项目管理工作量,对项目管理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简述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内容和功能,提出强化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提高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水平,遵循科研规律和动态管理原则,构建项目动态管理体系,实行项目动态管理,注重项目环节评估监督等对策,进而提升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的立项率、结项率、验收优秀率和成果转化率,促进科研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52.
董兰阁 《农业工程》2019,9(6):142-14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唯有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才能夯实农业发展的根基,确保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通过对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新型农业转型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新型农业模式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并在此基础上预测现代新型农业的发展趋势和推广策略,坚持走优质、高效和绿色的农业生态道路,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53.
数据正在成为基础性战略资源。构建以天空地大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对于建设数字中国、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抢占全球农业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围绕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建设任务,从农业信息技术学科出发,首先给出了天空地数字农业的科学内涵,阐述了其与传统数字农业的异同点,理清了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在资源调查、生产调度、灾害监测、市场预警、决策服务的五大核心功能;其次,重点阐述了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的关键任务,即一个观测体系(天空地一体化的数字农业观测体系)、四个数字化(农业资源权属、生产过程、灾害监测和市场预警)、一个管理平台(农业生产、加工、经营、管理、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平台);然后,明确提出了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在标准规范研制、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系统集成与平台开发三方面的科技创新重点任务;最后,针对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建设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从规划设计、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多方参与、应用领域拓展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54.
发展现代农业对于促进我国农牧交错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内蒙古磴口县,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从经济效率、社会效率、生态效率3个方面评价我国农牧交错区现代农业发展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05—2014年磴口县现代农业发展整体效率平均值为0.851,体现为无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有提升空间;在现代农业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态3种效率中,社会效率相对最低,对整体无效影响较大,生态效率相对最高,经济效率、生态效率变动基本与整体效率变动相同;影响现代农业发展效率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效率损失体现为投入冗余,劳均耕地面积与农牧业机械总动力投入过多,受规模变动的影响使社会效率整体偏低,生态效率逐渐提高主要依赖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强;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效率需要合理确定投入要素规模,调整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保险力度,重视生态效益和绿色发展,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955.
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借鉴国内外有关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础上,全面考虑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构建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为城市群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主观权重,然后利用指标数据的变化情况,求取各指标的熵权,利用主观权重与熵权确定各指标的复合权重,最后利用TOPSIS模型对2010—2017年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①2010—2017年间,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贴近度由2010年的0.306 5增加到了2017年的0.523 9;②各分功能的相对贴近度变化趋势各异,但总体呈上升的发展态势。[结论]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可持续水平由"低水平"上升为"中等水平";都市农业的经济功能已呈现出逐步弱化与边缘化的趋势,越来越多地展示出了都市农业的社会功能、生态功能与示范教育功能。为了进一步促进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在进行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规划时,必须保持一定数据与规模的都市农业景观用地,保证都市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同时需要加大经济功能所占比重,以保持各分功能更为协调。  相似文献   
956.
以重庆市39个区县为对象,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构建表征循环农业特征的三级指标体系。根据重庆市"一圈两翼"发展区域,对比研究各区县循环农业的发展度、协调度和障碍度。结果表明,重庆市循环农业的发展度和协调度基本上体现了农业生产低投入和资源循环利用低水平的特征;而障碍度表明对循环农业发展制约程度最高的二级指标为资源循环利用,最弱的为农业生产投入。因此,重庆市发展循环农业时,应增加水患意识,发展节水农业,同时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提高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重庆市循环农业按经济地理分类,一小时经济圈属于良好型,东北翼、东南翼分别属于中等型和一般型。按照发展度、协调度和障碍度等指标,将39个区县的循环农业特征分为良好、中等、一般和欠缺等4种类型。  相似文献   
957.
循环农业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探讨了循环经济思想的起源,总结了循环经济思想在农业上的具体实践。循环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农业经济增长新方式,通过建立"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实现农业生产的"两低一高",即资源消耗低、废弃物排放低、物质能量利用高。循环农业的本质特征是资源节约和产业链条延伸。发展循环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必然要求和解决农业资源短缺与环境退化的现实选择。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包括循环农业的理论基础及机理、层次构成、重点方向与技术路径、保障研究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958.
There is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applications of soil enzymes as early indicators of soil quality change under contrasting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practices. However, despite there being an abundant literature on this subject, most comparative assessments have been based on a limited number of experimental farms and, therefore, conclusions are not as robust as desired.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 18 pairs of organic and neighbouring conventional olive orchards in southern Spain. These sites were selected to allow the definition of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site-landscape features, soil type, and time since organic accreditation and tillage intensity, on the soil quality. Soils were analysed f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the activities of dehydrogenase, β-glucosidase, arylsulphatase, acid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potential nitrification. The geometric mean of the assayed enzymes (GMea) was validated with an independently perform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used as a combined soil quality index. The effects of tillage intensity and time since organic accreditat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soil quality were also evaluated within the subset of organic farms. Overall for the 18 sites, contrasted management practices did not differ in their impact on basic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except for loss of on ignition and available inorganic N which were higher and lower in organic farms, respectively. Organic management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higher soil enzyme activities. However,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 in some of the paired comparisons when considered individually. This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extensive comparative assessment, as in this study, to draw clear conclusions concerning the changes to soil quality unde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practices. The GMea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first axis of the PCA and shown to be appropriate for condensing the set of soil enzyme values to a sole numerical value. Soil quality changes in organic versus conventional farms, as measured by the GMea, ranged from −23% to 97%, and was highly dependent on time since organic accreditation (r = 0.88; P < 0.01). On the other hand, tillage intensity clearly tended to delay any progress in soil quality in the organic farms.  相似文献   
959.
基于叶面积指数(LAI)的小麦变量施氮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基于叶面积指数变化的小麦变量施氮技术,依据养分平衡原理和"作物-土壤-环境-技术"整体原则,采用土壤空间信息数据与小麦需氮量和各生育阶段叶面积指数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小麦播前施氮总量和播后精确追氮的数量模型.根据拔节期和抽穗期小麦的长势,对施氮量的初值进行订正,确定小麦的最适追氮量.在河南郑州市和鹤壁市两地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99和0.7169,达显著水平.与传统施肥技术相比,在相同产量下,使用模型后每公顷施氮量减少43.5 kg.该研究提出的基于模型的变量施氮技术,可以兼顾天气、地力和作物长势三方面因素,最终实现小麦的精确施氮,对促进精确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0.
多尺度空间信息服务技术及其农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省市县三级空间尺度和应用特征的区域信息服务出发,研究基于网络的多源多尺度农业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技术.集成应用空间信息技术与Web服务技术,开展多源多尺度的农业空间信息资源的数据整合、统一业务模型构造、信息交换与共享、元数据目录服务等关键技术研究,建成多尺度的基础信息数据库群,开发实现了省级区域多源多尺度应用的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有效整合多源多尺度的农业信息资源,促进了区域空间信息应用与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